第395节(2 / 7)
经是大势所趋,这一点除了教会的极少数顽固狂热份子以外,其他人都看得十分清楚。
当然葡萄牙、教会虽然都有种种失意,但也毕竟还是有所收获,并非一无所得,另外向瑞典、丹麦这些国家纯粹就是来打酱油的,根本就没和中国进行任何谈判,当然也就无所谓失望了。
而在所有国家中,最失望的,当然非荷兰莫属,这次荷兰派出使团到中国来,是希望重新与中国修复关系,因为现在中国与荷兰断绝了贸易来往之后,虽然荷兰还可以从其他国家,主要是英国那里获得中国的商品,但毕竟是转了一道手的,因此也给荷兰东印度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在另一方面,在以前的亚洲是荷兰一家独大,基本控制了欧洲与中国近八成的贸易量,但现在商毅一面扩大与欧洲的贸易来往,一面又将欧洲其他的国家也引入中国的贸易圈里,由其是和英国基本己经形成紧密的贸易关纟,也使荷兰在亚洲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这也是荷兰在欧洲不敢与英国轻易开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现在荷兰也急需要恢复和中国的贸易来往,而且还需要是和英国一样的最惠贸易国关系。
但中国对荷兰的态度却和其他的欧洲国家不同,因为荷兰曾经帮助过清廷,因此中国要求荷兰方面给予赔偿,才能恢复与荷兰的贸易关系,但不给荷兰最惠贸易国的待遇,只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而作为对等关系,荷兰东印度公司必须允许中国在巴达维亚和荷兰本土建立商馆。
不过荷兰只同意对中国赔款,但拒绝中国在巴达维亚和荷兰建立商馆,而且就是赔款,也不能超过五十了,因为荷兰方面不承认自己是帮助清廷,而是正常的贸易来往关系。
荷兰和英法等国不同,在亚洲由其是东南亚地区,荷兰有很大的势力,己经将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不需要用其他的利益去中国交换,另外经过了三十年战争的胜利之后,荷兰人的心气也很高,仍然还希望继续垄断亚洲的贸易,因此和中国的目标有根本性的冲突。
结果双方一连谈了五天,都没有谈陇,最后荷兰人只能败兴离开中国。
其实在中原大战期间,荷兰对清廷的帮助并不算大,也就是像征性的派出了几条战船,而且也并没有和中华军直接交战,说起来和日本、朝鲜直接出兵参战要好得多,而且商毅也并不是抓住这一点不放,只是现在商毅的海洋战略是将中国的势力扩展到整个南中国海地区,控制马六甲海峡,让中国来主导整个东亚、东南亚的事务,而目前在这一地区唯一能够挑战中国的,就是荷兰。
而荷兰又是一个纯粹的海上国家,海洋贸易是国家的基础,当然不会放弃在亚洲的利益,因此双方的矛盾其实基本是不可调合的,最终只能用战争来解决。
————————————
就在中国和欧洲各国进行紧张谈判的同时,商毅也下令在南京举行了一次大型的展览,将这次访欧使团在欧洲购买的物品对百姓进行免费的展出。
这次访欧使团把在欧洲销售货物的资金全部都用来购买了欧洲的各种物品,当然其中也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计划在中国进行销售的商品,另一部份是用于赠送其他官员,或者是一些有记念价值的物品,前者即是展出,同时也是一次促销活动,而后者基本只是展出,只有少量会标价出售。
同时展出的还有欧洲各国君主王室赠送给中国或者是商毅的物品,这些物品大多都是价值不菲的宝物或艺术品,其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欧洲各国君主的肖像画,这就是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欧洲君主都喜欢将自己的肖像画当礼物送人,而中国绝计不会,另外就是随团的画匠在欧洲各国,以及沿途绘画的风景、人物图画,虽然画功一些,但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这是唯一能够形像展示异域风貌的方式。
因此展览开始之后,也吸引了大量南京市民来观看,因为经过了七八年的宣传、商贸来往和潜移默化,现在南方的中国人基本都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世界观概念,知道中国并不是天下唯一的国家,在大洋彼岸还存在着不少其他的国家也基本深入了人心。
不过虽然中国和欧洲各国已经通商,但基本都是欧洲各国来买中国的啇品,带到中国来出售的商品并不多,主要是钟表、鼻烟壶、玻璃制品和金银制品,因为一来中国现在还是小农经济为主,自己自足,对外来品并不需要,二来也是东西的观念不用,欧洲人也不知道中国人喜欢什么,来往一趟不容易,因此也不敢瞎带。
而现在中国第一次派出的访欧船队回归,带回来大量的异国物品,千奇百怪,各种各样,再加上宣传也十分到位,因此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绝大部份百姓也都想来看个热闹,也有人是有目地而来,商人多半是盯着各种欧洲的商品,揣摩它们的价值、销售的空间和利润,还有许多学者对海外世界非常有兴趣,希望更为直观的了解海外世界,虽然说帝国以前也做过不少的宣传,但大多是以文字为主,而这次不仅有大量实物,还有大量的图画,当然可以满足不少人的心愿,甴其是学生,也成为这次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