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9节(4 / 6)

加入书签

,因此其他的大臣也都后退了一些,等着太医给福临医治的结果。

济尔哈朗赶忙又命人搬来三把椅子,让这三个女人坐下,自已和阿巴泰在一边伺侯着,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太监过来,低声道:“两位王爷,洪大学士请借一步说话!”

济尔哈朗怔了一怔,幸好庄太后已经听到了,忙道:“郑亲王、肃亲王,洪大学士一定是有事,你们去忙吧,不要顾及我们!”

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也向三位皇太后、皇后谢了罪,来到洪承畴的身边,济尔哈朗道:“洪学士,有什么事吗!”

洪承畴忙道:“回禀两位王爷,承亲王派人回来了,蒙古外藩的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都表示,愿意接纳清廷退避到蒙古去,并且帮助清廷对抗中华军!”

济尔哈朗听了,也不由精神一振,道:“是吗,快带来见我。”

蒙古出援

承亲王硕塞是在新年之后就出使蒙古,试探这时蒙古对清廷的态度。

虽然在硕塞离开北京的时候,中华军尚未跨过鸭绿江,进攻辽东,但硕塞也知道,朝鲜一失,辽东肯定是保不住了,现在只有蒙古是清廷的最后退路,如果能够说动蒙古,让清廷在蒙古立足,不仅可以延续爱新觉罗氏的宗室,而目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之后,再得到蒙古各盟旗的支持,也未必不能东山再起,虽然说夺取中原的可能性不大,但收复辽东、建州等满族的发祥之地,还是完全可以做到了。

因此硕塞也深知自己这一次出使蒙古的责任重大,因此到了蒙古之后,他第一站就是到与清廷关系最为近密低哲里木盟。

清廷虽然设置了蒙古八旗,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样,实际是甴归复了清廷的蒙古族人组成的一种军事组织,其基本职能还是满清的亲军,由清廷最高统治者统帅,但并不是清廷统治蒙古的机构,因此在清廷入关之后,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做为满八旗的协助补充兵力,在中国大地上征战,并不是在蒙古驻守,在另一时空里,到了清中后期,蒙古八旗实际己经完全满化,大部份人都归化成满族人。

而清廷又在蒙古地区按八旗模式,设立了一种盟旗制度,这才是清廷对蒙古的羁绊、统治机构,因此蒙古盟旗制度与蒙古八旗制度看起来相似,实际完全不同,其主要职能是管理本旗的民事与行政,相当于地方的自治机构。

因为蒙古的传统,一般都是以部落为基本组成单位,但清廷征服蒙古之后,将蒙古各部进行编旗,小部落编为一旗,大部落分为数旗,各旗互不相干,毎旗设札萨克即旗长一人,主管全旗事务,也成为蒙古的基本行政构成,然后由若干个旗组成一个盟,业清廷指定的会盟处,设盟长、副盟长一人,从各旗札萨克中产生,付责主管全盟事务,不能干预各旗事务,也无权发布政令,同时还要对朝廷付责,这一套蒙古地区的行政制度,在另一时空里一直沿用到三百多年以后,包括天朝成立之后,仍在使用。

同时清廷对蒙古的统治,其实也是有一个过程,在入关前后,大体完成了内蒙古地区的编旗,将内蒙古二十四部,分编为四十九旗,并设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六个盟,另外还有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这两个地区由清廷直接管辖,而设盟之后,各盟的蒙古族人只能在本盟以内的地域放牧,不得越界。

而直到乾隆时期,才完成了外蒙各部的归化和编旗,共编了八十九旗、设土谢图汗部盟、车臣汗部盟、扎萨克图汗盟、赛因诺颜部盟。

蒙古的盟旗制度建立之后,使蒙古各部势力逐渐分化,并对象古社会固定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蒙古的统率力,使蒙古部落佑自治权逐步减少,而国家主权的影响逐步增强,同时清廷又将这一经验扩展到青海、新疆等地,也是中国朝代首次真正对这些地区形成了有效的统治,因此才说清廷对中国历史最大的供献就是大体确实了中国的版图。

哲里木盟一共有四部十旗,其中科尔泌部就占了六个旗,其中庄太后的家族就占了两个旗,一个是庄太后的大哥乌克善为科尔沁右翼后旗旗主,并受封卓哩克图亲王,另一个是老四满珠习礼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旗主,受封扎萨克达尔罕亲王,而另外两个:察罕、索纳穆也都被封为贝勒,而科尔泌部的另外四个旗,也和庄太后的家族多少都有一些亲戚关系。

因此硕塞到了蒙古,首先找到科尔沁右翼后旗,去见乌克善,因为他不仅是福临的舅舅,同时也是福临的岳父,还是现任的哲里木盟的盟主。

果然是亲戚确实就好说话一些,硕塞对乌克善也没有隐瞒,直接将现在清廷的局势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给了乌克善。

由于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困难,再加上蒙古和中原毕竟还是有一些隔离,因此虽然说哲里木盟多多少少也听到一些清廷不利的消息,但却没有想到,清廷竞然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乌克善也不由得大为震惊,赶忙招集三个弟弟来聚议。

毕竟乌克善兄弟四人和清廷的关纟实在太过近密了,皇太后哲是他们的亲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