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5节(5 / 6)

加入书签

也知道平壤完了,好在中华军没有来攻打北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立刻开门放桥,出城北逃。

清军会来援救朝鲜,一直都是金昌运给平壤的朝鲜军队画的一张大饼,而驻扎平壤的这支清军一逃,顿时让绝大多数朝鲜士兵的心理支柱彻底崩塌,有一部份士兵也随着清军逃出了平壤城,也有士兵逃进中城、再逃进内城,当然还有相当一部份向中华军投降。

结果中华军向中城发动的进攻比外城还要轻松,因为外城好歹还有一点抵抗,而中城就连一点抵抗都没有了,中华军根本就用不看燝破,直接爬上中城,打开了中城的城门,就又杀进了中城内部,而这时还不到上午十时。

中华军进攻的顺利,连周少桓都大出意料,虽然说他对攻占平壤信心十足,但不管怎么说,平壤城里也有五六万士兵防守,就算攻下来,也要花一些功夫,尽管朝鲜军的战斗力弱,因为就是五六万头猪,想全部抓起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却没有想到上午都没过完,就连续攻破了平壤的两道城墙。

其实排除士兵、军心的因素,平壤城这种三环套月的城防结构看似固若金汤,但实际承在着很大的间题,像中国的城市其实都只有一道城墙,有些大城虽然会有所谓的外城,但实际只是一道简易的土围,并不算真正的城墙,只有北京、南京这样的都城才会有城中之城,不过内城也就等于是皇城了。

三环套月的城防结构虽然看起来很保险,但却容易给士兵的心里带来不小的消极影响,因为守外城的士兵会认为反正还有中城,没必要在外城拼命,守中城的士兵同时也同样把希望放在内城,结果谁都不会拼力守城,而如果外城、中城被攻破了,只剩下内城的时候,其实战斗的结果己经定了,相反如果全早士气高昂,斗志旺盛,那么也就只用死守一道城墙就够了,也根本用不着三道。

不过中华军虽然已经攻破了中城,但外城的地方都还没有全部占领,还有不少朝鲜军从南北两城出逃,也有的躲在城里,局势也一度十分混乱,在中华军的背后还出现了不少朝鲜军,幸好这时朝鲜士兵都无心恋战,只想着逃跑,否则还真有些危险了。

因此周少桓也下令,暂缓进攻内城和北城,先把外城和中城都控制下来,同时又命令埋伏在南北两城的两个团也出击,开进平壤城来。

其实这时在南北城外埋伏的两个步兵团早就己经出击了,因为清军就是从北城逃出的,还有不少朝鲜士兵,也是从南北两城出逃,中华军当然不会放过他们,立刻展开了拦截,结果只有少量士兵逃脱,绝大部份都被阻截下来,少部份被打死,其余投降。

而在接到了周少桓的命令之后,两个团立刻押解着俘虏进平壤城,而在进城的途中,又截住了不少还在外逃的朝鲜士兵。

等中华军都进了平壤城之后,首先封锁住平壤外城的城门,然后甴外城向内城开始清理,而这时徘徊在外城、中城的朝鲜士兵纷纷投降,到下午四时左右,外城、中城基本被中华军控制,抓获的俘虏多达一万六千余人。

周少桓这才下令,向内城和北城发动进攻,结果中华军才对内城和北城的城墙开了几炮,城头上就坚起了一面白旗,中华军停止了炮击,不一会儿,城门打开,一队朝鲜士兵推拥着十余名五花大绑的军官从城里出来,向中华军投降。

原来内城的朝鲜士兵也知道现在大势己去,平壤肯定失守,因此几名低级军官一商量,带领着一部份士兵发动兵变,将金昌运等十一名主要将领都抓了起来,出城投降。

中华军进入内城和北城,其余的朝鲜士兵也都放下了武器,举手投降,就这样中华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朝鲜两大坚城之一的平壤城。

这一战中华军一共歼灭了朝鲜士兵二千八百七十三人,但俘虏的人数竟然高达五万三千二百一十六人,比中华军的总兵力还高出两倍不止,其中还有一千六百多名清兵,而中华军仅仅只阵亡了二十三名士兵。

周少桓下令,将清兵单独看守,而朝鲜士兵中,主动投降的给予优待,让他们付责看管其他的俘虏,并命人向汉城报捷,同时又查封了平壤城里的府库,得到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可以说只需要国内供应武器弹药,其他的东西,朝鲜都有。

在十二月二十日,周少桓留下二师驻守平壤,俘虏的朝鲜军全都释放,并且甴中华军进行重新整编,毕竟朝鲜这么大的地方,不可能光靠中华军来管理,还是需要任用一部份朝鲜军的,然后周少桓才带领十一师和海军,押送着金昌运以及清军的俘虏,返回汉城。

朝鲜国王李淏、还有元斗杓、宋浚吉、崔成皋等原党大臣们也无不震惊,谁也没有想到,中华军竟然强悍到这个地步,怪不得清廷都不敌,这么看来,就是第四军这一个军的兵力,恐怕就足以扫平朝鲜了,同时李淏的心里都暗暗后怕,现在中华军已经震服了朝鲜,那么下一个会不会对自已下手呢。

不过对原党的大臣来说,这也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洛党最后的势力也彻底消除,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自己终于可以控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