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塑料夫妻 第115节(2 / 3)
问了她们的姓名和专业。
没一会外头天渐渐亮了, 走廊上的脚步声也多了。林青禾和谢茵茵回到宿舍的时候, 所有人都起来了。
青禾她们宿舍一个八个人,都是中文系的。
年纪最大的是曾经做过妇联主任的京都人方圆37岁。
然后是那对来自湖南的姑侄, 姑姑田蜜, 33岁,以前是糖厂的车间主任。
接着是昨天晚上才到的刘莎莎28岁,她是滇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的知青,要先到县城, 然后从县城坐车到市里,到了市里再坐大巴都省城,最后坐了三天火车才到。
老四是林青禾对面的姑娘何曼玲,京都隔壁津市的, 以前是供销社的售货员,26岁,刚结婚还没有孩子。
老五是张美娟22岁川省人,和丈夫都是新疆建设兵团的知青,丈夫王建国是物理系的。
老六是林青禾20岁,剩下两个小姑娘,一个是田蜜的侄女田雪梨,还有一个就是谢茵茵,她俩都是应届生,今年才16岁。谢茵茵比田蜜月份小,是宿舍最小的妹妹。
“青禾,青禾,这个名字一听就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白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何曼玲是个文艺又有些自来熟的姑娘。
“其实我哥就叫青谷,我家还有青苗、青麦、青杨、青柳。一整个五谷丰登。”林青禾笑道。
“田蜜姐你的名字也好听,田蜜,甜蜜,生活甜如蜜。”何曼玲接着夸道。
“嗐,就我这个名字早几年还有小hong兵上我们家来呢,说是充满了资本主义的骄奢之气,让改名。差点没被抓去革委会改造。”田蜜随口抱怨了一句。
“那后来怎么说的?”林青禾也有了兴趣。
“你们也知道那小hong兵们有多疯,改名是小事,可要是沾上这个名头,那一家就都完了!还是我哥急中生智,说我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出生的,生在新中国,生活比蜜甜,所以叫田蜜。”
“哈哈哈哈,说得没错!我们可不就是生在新中国,现在又长在春风里吗?”
“早啊,你俩起的好早。”老大方圆一边穿衣服一边和林青禾她们打招呼。
“美娟,今儿早上我们就有班会课,你儿子咋办?”田蜜看向还熟睡的乐乐问道。
“孩子他爸等会过来接,他们专业是下午的课。我中午再去抱回来。”张美娟答道。
“你们这样可真辛苦,万一两人都有课,岂不是要带去上课?也不知道这允不允许。”
“是啊,但是没办法,没人帮我们看孩子。我想着学校附近不知道有没有托儿所,送进去就好了。”
“还好我闺女都上小学了。”
林青禾在一旁听着,心里更加感激她妈了,要不然她现在应该也是带着安安上学吧。而且她还不如张美娟,向阳那边是党校,压根不可能带孩子过去。
大家都洗漱之后也不过是早上五点半,这个点估计食堂都还没开门。几个人都坐在宿舍中间的大桌子上学习。
林青禾则是坐在自己床头,她拿了英语书出来背单词。她之前在学校没有学过英语,会一些是跟着牛棚里的一个英语教授学的。但是才教了她没多久,那教授就被转移走了,林青禾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六点钟,学校的铃声响起,宿舍8个人整理好,一起带着饭缸去了食堂。食堂暂时是没有凳子的,大伙打了饭都会回宿舍吃。
“姐妹们,这打饭也太耽误时间了。我提议,咱们宿舍每周两个人帮大伙打饭,轮流来,怎么样?”老大方圆在默认下自觉将自己代入寝室长的位置。
“行啊。”
于是第一周是方圆和田蜜帮着打饭,其他人把粮票和饭缸交给她们就行。
吃过饭后,八人就一起赶往教室了,今天第一节 是班会课。
她们走进教室,人已经不少了。大家都认识林青禾,一个劲地瞅着她。有些外向的就上前打招呼了。
“嗨。状元。”这是个看起来和周围人挺格格不入的带着副金边眼睛的年轻男同学。
他皮肤很白,双眼皮,黑白分明的眼仁在镜片后显得很是亲切。穿着一身白衬衫、黑大衣,脚踩一双黑色皮鞋。因为打招呼抬起的手腕上能看到还佩戴着一块价值不菲的金色手表。这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同学别人一打眼就能瞧出来家境不错。
林青禾朝他笑了笑。
“我叫林达文,咱八百年前没准是一家。”男同学,不,林达文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原来这就是表哥念念不忘的女同志,难怪他姑姑现在后悔得不行。
“林同学你好。”林青禾没打算深交,客套地打了声招呼。
教室里是单人单桌,等坐满了,也才三十个人。十八名女生,十二名男生。不一会儿老师就进门了,看着和他们中间一些同学都差不多大的年纪。
老师先做了自我介绍。这位老师姓陈,今年35岁。
他一进来就在黑板上写下,“桐花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