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2 / 4)
了“闻香识女人”的地步。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喜欢注视漂亮女孩但又从不敢发起进攻的处男的闷骚。
有一次范飞闲得没事去逛步步高商场,在香水专柜无意中遇到了一个正在试香水的女孩,而她手上拿着的一瓶香水的味道恰好和丁诗晨用过的香水味道一模一样。范飞凑上去问了下价格,才知道这是一款叫做“香奈儿no5”的知名品牌香水,来自法国巴黎的原装货,50l一小瓶的要780元,100l则要1300多……
范飞便是从那一刻起知道了丁诗晨的家境应该是比较优越的,否则也用不起这么贵的香水。虽然他觉得丁诗晨根本不需要使用这种纯属烧钱的奢侈品,并刻意用“富二代、败家子”之类的词语在心里鄙视她,但有时他也会无奈地承认自己在她面前还是有点自惭形秽,因为她随便买瓶小香水的费用,就是自己好几个月的生活费。
而这种家境的巨大差距,更让范飞对丁诗晨敬而远之。即使他心里偶尔会涌出对丁诗晨的好感,都是极力地排遣掉。
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自卑心理在作怪——范飞虽然是一个同学羡慕不已的尖子生,但从骨子里来说,他仍然因为家境问题而有些自卑。毕竟,“年少、多金、人帅”是三大泡妞法宝,而并不帅的范飞却穷得只剩下年少……
因为家境问题而在男女交往方面有些自卑,这或许也是大多数农村孩子共同面临的问题。穷男孩和富家女无视贫富差距而彼此相爱,这往往是电影或小说里才能看到的情节,现实中却极少,就像现在没有几个城市女孩愿意嫁给在农村里耕地刨食的年青农民。至于那些能靠读书走出农村又不至于去当民工的子弟们,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但一般来说,这种自卑心理起码会影响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个深情的城市女孩走进他的生命,让农村孩子在巨大的成就感中彻底消灭这种自卑,这段苦涩的青春才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飞扬起来。
范飞也不例外,作为一个为了温饱而挣扎的农村孩子,起初在升入县城的高中时,他对条件优厚的城里人总会有一点羡慕和嫉妒的情结,这是因为他努力追求的温饱、小康之类的东西,是城里孩子早已不稀罕了的,这多少是一种悲剧。正因如此,范飞多少有些自卑,总觉得自己在眼界、学习成绩、家境等方面,几乎是样样都不如城里人。
因为小学、初中时代师资力量的原因,就连最简单的普通话,范飞也没城里孩子说得标准,更别提他那一口和赵丽蓉“伦敦音”英语一样的口语了。因此在高一的时候,范飞甚至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所以在最初进入武昭县一中时,范飞才会用他那奇怪的自尊刻意保持着自己与其他同学间的距离,不和他们过份亲近,就是怕被他们发现自己的弱点。就算是相互请客吃饭这种小事,也是被范飞所排斥的,因为那时的他,几乎连一顿饭都请不起。即使是后来打工能赚到点小钱,也是马上就汇给了家里。
事实上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在一个班上,平时不踊跃发言、不主动交朋友的,往往就是那些农村来的孩子,因为和城里孩子交朋友意味着相互请客,意味着人民币,而人民币正是他们所缺乏的。
这样一来,班上就会形成各种圈子,来自农村的孩子通常会玩在一起,而城里的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结成另一个圈子,他们的生活圈子明显比农村孩子要优越许多,消费观和消费能力也格格不入。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城里越来越富,农村越来越穷,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不少成绩还凑合的农村孩子都放弃了读大学,转而去当民工,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这是时代的悲剧。
尽管有些农村的能人能靠承包果园、种药材、搞养猪场之类的办法混得风生水起,但那毕竟是少数人。多数的农民还是过着靠天吃饭、在一亩三分地里艰苦刨食的窘迫日子,这使得他们无力支撑儿女们的正常消费。所以当城里孩子们在ktv包房里拿着麦克风纵情高歌的时候,那些寄宿的农村孩子们大多只能在公共浴室里吼一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班上的农村孩子并不多,只有十来个,仅占五分之一,也算是一个有些另类的弱势群体了,而范飞就是其中的一员。
好在这种境况很快就得到了改变,当范飞成功地用自我催眠术开发出潜能后,在学习成绩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城里人,这才慢慢有了些底气。但是出身问题还是一直困扰着他,虽然他成绩好,考大学找工作、鲤鱼跃龙门应该是迟早的事儿,村里人也早已把他当成了城里人看待,但在城里人的眼里,范飞却仍然只是个乡下人,或许永远都是。因为他永远舍不得买一件100块钱以上的衣服,而且是班上少数几个仍没有手机的学生之一,典型的一个穷酸秀才。
所以当听到丁诗晨刚才说的那段话后,范飞的内心确实是有些震撼和感动的,但他仍然扔下了那句有些莫名其妙的话,用“自尊比生命还珍贵”那句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然后转身离开。
这番话自然
↑返回顶部↑